首页

品丝论足优美

时间:2025-05-28 17:49:26 作者:四川将立法推动古籍保护 让千年典籍“活”起来 浏览量:26245

  中新网成都5月27日电(单鹏)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27日在成都开幕。会议审议了《四川省古籍保护利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等议案。

会议现场。 孙信志 摄

  会上,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文金就条例草案作了说明。他表示,四川是古籍大省,藏量丰富、种类众多,普查发现有汉文古籍约23万余部187万余册、少数民族古籍约50万册,其中246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量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四川古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制度机制和职责体系不健全、一些珍贵古籍抢救修复不及时、收藏基础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经费投入不足、藏用矛盾突出等问题。“推进古籍保护利用立法,总结凝练四川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为四川古籍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很有必要,正当其时。”唐文金说。

  据了解,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古籍立法工作,多次到四川省内外多个古籍收藏单位考察调研;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会同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民族宗教委等部门,制定工作方案、搭建工作专班,赴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座谈立法工作;召开部门座谈会、专家论证会,听取有关部门、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的立法建议,对条例草案的体例结构、制度设计、重点内容等进行研究讨论。

  条例草案不分章节,共三十三条,包含立法依据、基本原则、适用对象、责任主体、保护利用、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等内容,明确了古籍立法目的、保护利用原则、古籍的定义和适用范围、责任主体的职责等,力求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明晰古籍概念对于古籍保护尤为重要。条例草案起草组在充分征求了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汉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级》《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等国家标准,明晰了古籍概念。同时对古籍概念作了开放性规定,以适应古籍工作的动态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草案还提出提升古籍活化利用水平。为实现让古籍“活起来”的目标,条例草案围绕提高古籍资源转化利用水平设置了相关条款,突出现代科技对古籍保护利用的支撑作用;明确古籍收藏单位通过提供古籍阅览服务、开放古籍数字资源、展览展示古籍等方式,拓展古籍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古籍向公众开放的水平;强调对汉文古籍、少数民族经典古籍的整理、研究、翻译、出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对古籍资源的挖掘,开发文创产品,推进古籍衍生产品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轻歌剧诞生于19世纪中叶,是一种轻松活泼的音乐戏剧形式。有别于正歌剧,轻歌剧节奏鲜丽明快、内容轻松诙谐,更突出娱乐性和喜剧性,演出过程中演员也常与观众互动。尽管穿插了对白,轻歌剧的音乐在结构上也如正歌剧一样严谨,而且经常运用当时流行的舞曲体裁,如圆舞曲、波尔卡,以及欧洲各国民间舞曲,但是都要非常巧妙、细致地将它们编织到一个比较完整的音乐、戏剧结构当中去。

余华英拐卖儿童案12月19日重审二审开庭

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将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纳入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当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和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报告,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宣讲,通过“告知卡”、“张贴画”、“口袋书”等形式,营造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良好氛围。督促指导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学习培训,结合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组织所有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掌握,作为开展工作的必备技能。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服务过程中,要及时指出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指导生产经营单位落实整改要求。对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判定标准中列举的重大事故隐患,受委托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未排查发现的,应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罚。

电子产品诱惑大,如何预防近视眼?

“中国的小微门店直通资本市场,获得国际资本的支持,这对中国经济具有深远意义。”滴灌通集团创始人及行政总裁张高波表示,“中国消费企业通过滴灌通澳交所挂牌融资,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这不仅仅是一项经济行为,更是国际资本与中国实体经济互联互通的重要时刻。”

国际领先!我国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首次并网发电

耶伦在8日发布会上表示,此访取得了显著进展,期待两国持续推进更多坦诚、务实、深入的对话,避免误解意外导致摩擦升级,在两国共同利益之上深化合作,以负责任的方式应对复杂挑战。(制作 刘映含)

中国皮划艇协会:希望通过皮划艇运动带动京杭大运河水上运动发展

这所老年大学所在社区,正是丰台区面积最大、侨界人口最多的社区——怡海花园社区(以下简称“怡海”),近2000名归侨侨眷、留学人员在这里生活。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